|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江西 » 赣州 » 正文

“草根电力发明家”陈继祥:32年扎根一线获得38项国家专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6  浏览次数:76
核心提示:原标题:“草根电力发明家”陈继祥:32年扎根一线获得38项国家专利  扬子晚报网6月6日讯(记者 张凌飞 通讯员 李大伟)在连云
原标题:“草根电力发明家”陈继祥:32年扎根一线获得38项国家专利  扬子晚报网6月6日讯(记者 张凌飞 通讯员 李大伟)在连云港市东海县有一名供电工人,从高压线路的巡查维护到带电作业,一干就是32年。他扎根一线、潜心钻研、坚持创新,先后获得38项国家专利,他就是东海县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陈继祥。  1986年,18岁的陈继祥初中毕业,子承父业入职东海县供电公司。虽然知道巡线工的艰苦,他还是主动提出:“我就要去这样的岗位上磨炼自己。”  巡线工的日常工作是巡视和检修线路杆塔,其中最难走的是东海220千伏平竹线,全长近50公里,陈继祥常常独自一人,背上10斤重的设备出发,徒步爬过山脉、趟过河流、穿过村庄,4天才能走完全程。整天都泡在荒郊野外,只有晚上,才能吃上一顿热饭。到2001年,在长达16年的巡线生涯中,陈继祥巡线里程达到1.99万公里,发现、消缺重大隐患97项。  2002年以后,陈继祥又被公司调整到更加艰巨的带电作业班任班长。日常工作已经十分辛苦,但他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学习充电。他的书架上,《钳工技术》、《车床加工》等技术书籍摆得满满当当,学习笔记足有100多本。陈继祥几乎牺牲了所有的周末和节假日,全身心扑在发明创新上,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加工。  在陈继祥的眼里,创新并不高大上,只要做个有心人,创新无处不在。2002年,陈继祥和工友作业时,听见工友抱怨了一句:“太阳光这么强烈,这个电流检测仪显示的数字根本看不清啊。”经过100多次试验,他成功设计出高压电流自动化检测与报警装置,语音报告测得的电流量,成本仅有500元,测试精度100%,而此类进口设备高达3万多元。  2003年,在参与500千伏输电线路验收工作中,陈继祥发现因为空中导线的距离难以定位,导致安装分裂导线间隔棒的误差率特别高。他悄悄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在一次参观电线生产时,陈继祥发现了一种用于电线生产长度计数的装置。“就是它!”陈继祥有了灵感,立即购买材料行动起来,经过两个多月的捣鼓, “四分裂导线间隔棒安装走线器”诞生了。  国家电网东海县供电公司总经理伏祥运激动地说:“以前架接线路,安装间隔棒时,需要两个人在40米高空,一前一后,手拉皮尺来测量距离,既不安全,又费时费力,还不准确。这个自动走线器可解决了我们的大麻烦。”  陈继祥的这个发明,填补了国内供电线路长度自动化测量的空白,被国家电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提高测量效率、准确度和安全系数近30倍,近万名带电作业工人从中受益。  2010年的夏天,为保障村民的空调电量,陈继祥带着队友们为村里抢装变压器,在作业过程中,他发现导线剥皮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特别低。从现场回来后,陈继祥开始琢磨如何改进剥皮钳,让工友们用起来更快捷更省力。他偶然间在购物网站发现了一个叫“皮带钳”的工具,这个发现让陈继祥一下子找到了灵感。很快,陈继祥发明的第一代省力型剥皮钳问世。这种剥皮钳,省时省力,一只手就能够完成操作,大大提高了带电作业效率。  工作32年来,只有初中学历的陈继祥,忘我地投入到发明创新的领域,先后发明了“省力型剥皮钳”、“一元线夹”、“自动走线器”等作业工具,他的发明创造多达50多件,其中有38项已成功获批国家专利,多项发明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编辑:王育昕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