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三年千院”老旧小区改造、16个“六好院落”创建、1个“五型村寨”示范点、2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改造,组建起包括院落楼栋自管会、志愿服务联合会在内等多个自治组织……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高;
“大数据+七大社会治理”稳步推进,其中,“大数据+大诚信”搭建起白云诚信云平台,白云区18万余名居民有了诚信身份证,全区多个单位、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社会治理提档升级;
以城乡“三变”改革为契机,探索“梵华共享”项目,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众803户1680余人、城市低保户734户1110余人加入梵华共享合作社,变身股东,脱贫致富……
去年以来,白云区社会治理与群众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以大数据为引领,以服务民生为本,以新型社区的构建为主线,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推动形成社会秩序良好、社会治理有效、群众参与度高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局面,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在不久前召开的贵阳市创新社会治理暨深化社区改革工作大会上,白云区获得了全市2017年度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目标考核第一的好成绩。
推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白云区围绕建成“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的建设目标,强化顶层设计理念,将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党的建设工作同领导、同部署、同考核。采取“群——场——会”工作调度模式,实行“区委、区政府一月一调度、专班一周一调度”制度,做到“月调度、月考核、月排位、季观摩、季问责”,有力推进了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
全区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模式,在2016年探索开展“支部+网格”工作基础上,推出以社会建设党委创新示范点建设、星级“支部+网格”评选等为抓手的创建活动,把支部建在网格上,打造出白云区社会治理基层党建品牌。去年,评选出“支部+网格”五星基层党组织3个、四星基层党组织14个、三星基层党组织13个,形成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为推动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筑牢了坚实的基层堡垒。
民生为本 多元共治
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家住白云区大山洞社区东升小区的李明娥阿姨今年六十余岁,最近,她跳完广场舞以后并不着急回家,还忙着跟舞队的几个爱好者一起编排新动作,每次都要商量到晚上9点多才回去。“以前可不敢,去年我们这个老小区搞改造,大门修起来了,路灯也换新的了,附近还有警车巡逻,亮堂堂的,很安心。”李阿姨说。
近年来,白云区坚持以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等社会公益项目为载体,强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三年千院”行动计划、创建“五型村寨”、改建新建农村群众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拓宽了院落活动空间、美化了居民居住环境、完善了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持续改善了老旧小区的环境面貌,提升了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品质。
该区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激励群众参与热情,以“四强四助”“六小联通”“基层协商自治”等工作为抓手,引导辖区居民开展治理“共驻共建”,不断提升基层自治、社区统筹及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信息化、组织化、责任化水平。
白云区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完善基层服务的重要支撑手段,积极组织社会组织申报项目开展服务活动。同时,还建立“统战网格”动态管理机制、探索区级层面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进机制等,以党建引领引导各个行业领域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多元共治中,努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大数据服务民生
建设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
“真是神奇得很,用这个电脑就能跟医生看病,有点啥子小问题就到楼下来问问,也不用专门跑趟医院,方便方便。”近日,家住白云区华颐蓝天小区的李雪琴阿姨又来到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提供养老服务,还能通过互联网看病,而这是白云区“大数据+大民生”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之一。
近年来,白云区聚焦痛点,以建设大数据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为发展定位,全力推进“大数据+大诚信”“大数据+大平安”“大数据+大民生”“大数据+大健康”“大数据+大生态”“大数据+大教育”“大数据+大城管”等七大社会治理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在2016年“社会和云”平台建设成效的基础上,白云区进一步推进大数据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数治白云”指挥中心建成投用,“大数据+七大社会治理”相关应用和数据逐步介入,努力实现全域数据平台汇聚融合共享,以“数治白云”建设为支撑,推动建成社会治理先行试验区,让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智能化、数治化、更高效。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白云区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探索运用大数据服务大民生、创新大治理,持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为奋力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示范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