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班戴耳机听歌被辞退引发热议,评判是非的标尺却让我们感到欣慰!
近年来公职人员上班期间不认真履职被抓个正着的新闻屡见不鲜。
近日,江西抚州市副市长、金溪县委书记王成兵突击暗访秀谷镇便民服务中心。
暗访时一名女性工作人员上班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对王成兵的多次询问置之不理,后该工作人员当天被辞退。
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新闻会觉得“解气”,毕竟或多或少大家都有到政府部门窗口单位办事的经历,从办理身份证、开具户籍证明、企业注册登记、房屋产权登记等等不一而足。接受过不那么优质的服务,也遇到过冷言冷语,现在,“天道好轮回”的抱怨在众目睽睽之下落地成了“苍天饶过谁”,这口恶气算是出了。
窗口单位是政府联系民生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作风和服务直接代表了政府和公务人员的形象,他们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与信任,他们是用倾听、解答和服务架起惠民利民政策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间桥梁的人。
而被耳机塞住的耳朵,能听见群众的声音吗?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能让群众有获得感和幸福感吗?显然不能。
有人认为被辞退的窗口工作人员薪资不高导致了工作积极性不强,这能成为工作作风散漫的理由吗?显然不能。
用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方式服务群众,能够做到便民规范高效、能够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吗?显然也不能。
作为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为任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要求就是“群众有什么需求,中心就提供什么服务”。在每天面对怀揣这样那样需要解决问题的群众时,只有做到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才能让老百姓最直观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初心。
在这样一个为民服务的窗口用音乐堵住耳朵并不会为群众带来更多的便利,因为“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方式在这里已经被耳机堵住了。服务环节的缺位就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缺位,而这一点,这位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
摘下耳机,做好服务,群众由衷说出的谢谢会比耳机里的音乐更加好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
作风建设是场硬仗,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公职人员作风问题,窗口单位的服务问题,是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之事,当地党政班子对这名工作人员的处罚力度当然要重,也应该要重。
而像服务窗口建设这样屡屡强调又屡出问题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部门,都是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顽疾和痼疾,需要用飓风过岗的气魄严肃整改。
“杭州雷峰塔是怎么倒掉的?”“就是因为去捡砖的人多啊,今天你拿一块,明天他拿一块,最后塔就轰然倒掉了。倒下来是顷刻之间的事,但过程是渐进的。”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分析,揭示出作风问题常起于毫末、积于忽微,任其蔓延必将积重难返的规律。严字当头,从小抓起,当是作风建设不可改变的规律。
但同时,作风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不仅要严字当头,还要以钉钉子精神把作风建设抓常抓细抓长,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以至千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认真落实作风建设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必循、违规必究。要通过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层面进一步破题,为作风建设形成长效化保障。”这份保障既是对作风建设的护航,也是党和政府对人们群众的庄严承诺。
在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让每一名公职人员都能从内而外生出对规矩的敬畏,生出真正转变作风的内生动力,才能让作风建设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无论暴风骤雨的铁腕监督,还是和风细雨地教育引导,目的都是为了让公务人员的作风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让窗口真正开向百姓,带来便捷和实惠。
与以往对作风建设一致拍手叫好的评论不同,在这次网友的讨论中,有了争议。有认为公益岗位工作人员薪资不高,难以激发工作热情的,有认为既然在岗就要认真工作的,有认为抓作风问题不能搞一阵风的,也有提出解聘也要遵循法治。。。。。。
抛开各执一词的争论不说,其实当有网友提出辞退是否合法合规这一问题时,这个新闻事件背后就有了更多的意义。
或许在若干年前,这样的理性思考还淹没在汹涌的情绪宣泄之下,但今时今日,我们看到广大网民在遇到问题时,已经能够抛开个人情感的好恶,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在法律的框架内解决问题,这本身就是中国法治进程的一个进步。
互联网是一面折射和反映现实社会的多棱镜,不同的人群通过不同的渠道表达着不同的观点,当多元化的表达中开始有了法治共识这条标尺的时候,从现实通往互联网的桥梁才能更快地加速合龙。
从网友的讨论不难看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抓作风建设,这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在新时代对作风建设的期待。
这份期待,值得我们更加坚定地前行。
责任编辑:余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