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各地粽子的叶子与馅料都不同,这个端午节你吃的是哪种?“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端午将至,南京菜场的不少摊位上都摆上了艾草和菖蒲,能干的主妇们还不忘捎上一把翠绿的芦苇叶,端午节最重要的食品——粽子也要准备起来了。南京人吃的粽子,多是小脚粽,不过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中发现,由于地域差异,粽子的造型也是千变万化,包粽子的叶子更是各式各样。 扬子晚报记者 薛玲【叶不同】老南京爱用芦苇叶包粽子对于许多“老南京”来说,粽子是一道时令性很强的食品,过去南京郊外河道较多,生长于池沼、河岸边的芦苇在端午前后正适宜采摘,主妇们便会“打”了芦苇叶回家包粽子。现在的粽子馅料品种繁多,但对于“老南京”来说,芦苇叶还是和白糯米最“合拍”,因为只有最本色的白糯米才能衬托出芦苇叶的绵长清香。“我们店里用的,是产自安徽的箬竹叶。”在南京长白街郑和公园对面,有一家已经开了30多年的“粽子大王”,店主申益新告诉记者,由于店里一年四季售卖粽子,所以特别选用了产自安徽黄山的箬叶,箬叶其实是一种竹叶,一年四季都能用,叶大而宽,既可编竹笠,又可以用来包粽子。槲叶、芭蕉叶、露兜树叶都能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不同,粽叶也有着天壤之别。比如河南、山东等地出产的槲树叶子,不仅可以烧火做饭,还可以用来包方形的槲叶粽子。芦苇叶由于比较细长,一个小脚粽往往需要3片芦苇叶,而槲叶却大而厚实,一片叶子便能轻松包成一个粽子。海南的粽子,则是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糯米中有咸蛋黄、叉烧肉、腊肉、红烧鸡翅等。如果稍微留心一些便可发现,包粽子的叶子大多是根据当地的植物就地取材。在广东、海南一带,还有不少人喜用露兜树叶来包粽子。露兜树叶是有刺的,叶子采回后,先用破布将刺打磨掉,再放锅里煮柔软才可用。箬叶。露兜树叶。芭蕉叶。芦苇叶。 槲叶。 资料图片 【形各异】南京人常吃的小脚粽酷似“三寸金莲”包粽子的叶子各式各样,粽子的造型同样可以形态各异,南京人常吃的小脚粽,因其外形酷似旧时三寸金莲的形状而得名。市场上售卖的粽子,多为三角粽、四角粽,此外还有枕头粽、锥形粽等。杭州、绍兴一带流行长脚四方粽在鼓楼区云南路社区举行的端午包粽子活动中,孙培生则向大伙展示了她的长脚四方粽。“这是杭州、绍兴一带流行的包法。”孙培生告诉记者,她出生于杭州,小时候也在杭州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至南京,全家才由杭州迁至南京,“不过每年端午时,妈妈包的仍是长脚四方粽,我学到的自然也就是长脚四方粽的包法了。” 南京人最常吃的就是小脚粽。 薛玲 摄孙培生展示她的长脚四方粽。【料丰富】白米粽成了“百味粽”早些年,南京人吃的粽子里只有纯糯米,而现在粽子的馅料则有甜的、咸的、辣的、素的、荤的,各式各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吃不到。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有纯糯米粽、豆沙粽、蜜枣粽、蛋黄鲜肉粽等。记者原以为不论粽子的馅料如何变化,总少不了一样主材——糯米,不过采访中,这样的认知也被颠覆了。现在市面上有一种以西米为主要原料的西米粽,不仅看起来晶莹剔透,而且吃在口中更加Q弹,颇受年轻女性和孩子的欢迎。此外,与粽叶的取材一样,粽子的馅料同样充满了地域特色,宜兴的乌米饭颇受欢迎,乌米饭包进粽叶里,就成了乌米粽。【情难忘】过去吃粽子也曾令人羡慕“我们小时候也不是到了端午节就有粽子吃的。”在鼓楼区傅厚岗社区举行的端午节包粽子比赛中,扬子晚报记者遇到了正在参加比赛的张作洪。61岁的张作洪告诉记者,过去经济条件有限,节令食品可不像现在这样想买就买、想吃就吃。“过去能在端午节包粽子的,那就算得上是好人家了。”云南路社区的王建梅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粽子里放鲜肉、加蛋黄,过去一个月一个人才二两肉,那可是怎么也舍不得包在粽子里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节日才越过越考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