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江西 » 抚州 » 正文

清华校友吴蓓丽、常超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1  浏览次数:81
核心提示:原标题:清华校友吴蓓丽、常超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清华新闻网6月1日电 5月30日下午,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原标题:清华校友吴蓓丽、常超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清华新闻网6月1日电 5月30日下午,2018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及陈嘉庚青年科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上举行。共有6个项目获得陈嘉庚科学奖,6位青年科学家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其中,2006届生命学院校友、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生命科学奖,2006届工物系校友、军科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常超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吴蓓丽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颁奖典礼现场接受采访吴蓓丽,1979年1月出生于河南省南召市。200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2006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1年赴美国斯克利普斯(Scripps)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1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至今。吴蓓丽主要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并开展基于其结构的药物研发。吴蓓丽带领其研究团队于短期内成功解析了6种重要GPCR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阐明了不同受体蛋白与配体的特异性结合模式,揭示了不同类型GPCR对细胞信号的识别和调控机制,为深入理解GPCR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并极大促进了针对艾滋病、血栓和糖尿病等人体重大疾病的药物研发。近五年,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8篇研究论文,其中通讯作者5篇。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项目资助,并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创新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奖杰出成就奖”和“树兰医学青年奖”等多个奖项。常超在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早期成就奖颁奖典礼上常超,1983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太赫兹生物学主题首席科学家、太赫兹主题专家。在清华大学工物系先后取得学士学位(2006)和博士学位(2011),曾获“201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2013年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现任军科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前沿交叉中心副主任兼太赫兹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特聘教授。常超长期从事高功率微波等离子体、太赫兹生物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4篇。以第一/二发明人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著有《高功率微波系统中的击穿物理》等书籍。2017年获得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授予的核与等离子体科学学会早期成就奖(IEEE NPSS Early Achievement Award)、2016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优秀青年基金。现任亚太等离子体与太赫兹科学会议(APCOPTS)、有机和高分子合成国际研讨会(ICOPS)的大会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TPC)、第18届全国等离子体大会组委会主席等职。陈嘉庚科学奖是以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名字命名的科技奖励,其前身为陈嘉庚奖。2003年,中科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陈嘉庚科学奖,以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2010年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又设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40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这两个奖都按学科分设6个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据悉,10余年来,陈嘉庚科学奖已有30项原创成果,共35位科学家获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则已授予22位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供稿:校友总会 编辑:徐静 审核:襄楠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