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疆博乐市把小乡村建成最美田园 亚心网讯(通讯员 董晔波 周秋丽)清晨,博乐市小营盘镇努克特克日木村的妇女们有说有笑,三三两两地前往村里的合作社上班;村文化阵地的大院里,十多个老年人正在晨练;保洁人员正忙着集中转运清理的垃圾……在博州质监局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努克特克日木村大力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于去年获得了“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的称号。清晨,在村头巷尾忙碌的村民在博乐市各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如今出现了不少像努克特克日木村这样的特色田园乡村,呈现出花果飘香、蓝瓦白墙、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幸福的笑容绽放在村民们脸上。农旅融合催生“美丽经济”初夏的小营盘镇明格陶勒哈村,蓝瓦黄墙绿树环绕,牧民们来来往往地忙碌着。近年来,在草原分散居住的牧民,全都搬出了土坯房,住进牧民定居点的新房里,定居后的生活条件虽得到极大改善,但是生产和生活的分离,给畜牧产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博州歌舞团、招商局工作队驻村后,经过深入走访调研,依托明格陶勒哈村背靠国家级森林公园--哈日图热格的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帮助村民建起蒙古包、牧家乐,推出民俗文化、察哈尔人家等特色文化景观;引导思维活络的牧民对自家庭院进行改造,办起民宿、特色餐饮,让村民们在家门口致富,实现了增收手段从卖牛羊到“卖风景”的转变。加特苏路家山上有240只羊,现在又在村里找了一份每个月2000元工资的工作,他粗略估计了一下,今后加上牧家乐的收入,他家每个月至少可以收入4500元钱。每年荷花盛开之际,贝林哈日莫墩乡夏热勒津村总是游人如织,很多游客因荷花相聚于此。去年,博乐市旅游局驻村工作队整合湖北武汉援博资源,充分发挥夏热勒津村生态资源优势,引导村民发展荷花生态观光特色种植产业,开办荷花艺术节、采摘节、生态水果采摘等各种休闲活动,吸引四面游客。现在,夏热勒津村已然成了远近闻名的“荷花村”,也成了博乐市荷花节的举办地,每年的“荷花节”,日均接待游客可以达到1000人次。特色产业引领致富路“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是建设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核”。博乐市各驻村工作队围绕群众致富和集体增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动力,点燃农业发展希望,加快村民致富步伐。家住乌图布拉格镇青得里卓南村的米克热班·肉孜,自打村里办起刺绣手工制作合作社后,她便从乌鲁木齐回到村里。在家门口上班,每月工资超过2000元,还能种地、带孩子,她直言对于目前的生活很满意。在乌图布拉格镇得里卓南村,像米克热班·肉孜这样在合作社上班的村民有30多人。博州总工会工作队驻村后,了解到村里不少妇女都有刺绣的好手艺,工作队依托兴边富民项目资金50万元,在村里开办成立了“巧手之家”刺绣手工制作合作社,购置了绣花机、平缝机、锁边机等设备20余台,吸纳附近4个村近200名妇女参与编织刺绣、缝纫裁剪,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在解决留守妇女就业问题的同时,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在乌图布拉格镇格尼登新村,一幢幢“白壁、青瓦、马头墙”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引人注目,整村搬迁的101户村民住进了整齐划一的新居。为助力村民增收就业,博乐市种子站驻村工作队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两家挂面厂,吸收本村近一半村民就地就业,同时引导村民利用自家庭院,推行“畜禽—果蔬”结合的庭院种植模式,让不起眼的农家小院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各驻村工作队按照“一村一品、接二连三”的思路,精心培育特色产业,贝林哈日莫乡的荷藕、小营盘镇的中药草、乌图布拉格镇的果蔬、达勒特镇的林果、阿热勒托海牧场的羊肉等声名鹊起,鼓起了当地村民的“钱袋子”。乡村文明让美丽乡村“表里如一”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特色田园乡村的内涵,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配套是关键。如今,公交站台、健身广场、歌舞排练室、百姓大舞台、幼儿园、卫生所、便民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博乐市特色田园乡村的“标配”。卫生间、垃圾中转站和自来水等,也都相继配套到位。生态,是特色田园乡村的“底色”。各驻村工作队侧重开展整治环境、清洁家园等生态治理活动,实现“村秀、水清、树绿、田净、禾美”的目标,形成“生态越美丽—发展越兴旺—百姓越幸福”的良性循环。在博乐市各驻村工作队的组织下,各村正开展以“美丽乡村、美好家庭、美丽庭院、美德农民”为主题的“四美在农家”评比活动。还有各工作队组建的“妈妈宣讲团”“马背宣讲团”等,宣讲员们手拿报纸、《惠民政策明白册》和笔记本,挨家挨户宣讲,将党和政府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