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福建 » 泉州 » 正文

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让每一株水稻都有“身份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4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原标题: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让每一株水稻都有“身份证”图为林少扬(右二)团队观察秧苗长势。 梁勋 摄   中新网呼和浩
原标题:内蒙古首家“数码农场”让每一株水稻都有“身份证”图为林少扬(右二)团队观察秧苗长势。 梁勋 摄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4日电 (张林虎)“这里的每一株水稻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顺序不能错乱。研究人员将以这些信息及数据为基础,以分子育种理念分析选育出满足不同生态需求、生产需求的水稻新品种。”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少扬如是说。   时下,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恰台吉村的千亩有机水稻种植区迎来插秧期,而林少扬团队所建设的“数码农场”几天前刚完成插秧。 图为工人人员进行插秧。 梁勋 摄   记者了解到,在这个面积为10亩的“数码农场”里,共种植了11万株水稻,每一株都有自己的编号,像“身份证”一样用来精度记录和收集水稻的DNA信息和农艺性状等,每一株都有独立的成长档案和可追溯体系。   据悉,“数码农场”按照北京室内播种—邮寄到基地—浸种—催芽—在水池浮板—摆苗盘—水温管理—移栽插秧的工作流程,尝试培育适合内蒙古生产需求,具备抗碱耐盐、抗冷等抗性新品种和香味、糯性等优良米质品种,并探索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新渠道,成为农业品种改良的试验田。 图为“数码农场”的浮板育种盘。 梁勋 摄   据林少扬介绍,与传统农业生产大田相比,“数码农场”主要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的水稻育种工作。“投入使用后的数码农场对于挖掘内蒙古水稻适宜品种资源,扩展稻米生产和做好品牌构建,带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将产生积极作用。”林少扬说。(完) 责任编辑:刘湃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