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安徽 » 宣城 » 正文

干部引领变观念 村民跟随拔穷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6  浏览次数:88
核心提示:原标题:干部引领变观念 村民跟随拔穷根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曾经是一个“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
原标题:干部引领变观念 村民跟随拔穷根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曾经是一个“吃水没有源、走路很艰难、三年两头旱、口袋没有钱”的穷村,现在变成了周边最富的村,人均纯收入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千元,增长到2017年的8000多元。(6月4日,人民日报)曾记畔村由穷村变富村,从上世纪90年代的人均收入不足千元到到2017年增长为人均收入8000多元,得力于干部朱玉国观念的更新——把贫困群众“等救济躺着吃”的观念变为“靠双手干着吃”。事业成败与否,思想观念很重要。2006年10月,曾记畔村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国家拨给了曾记畔村20万元扶贫互助启动资金,为了让国家金融扶贫进入快车道,朱玉国毛遂自荐做了互助社主任。他走村入户了解百姓需求,把过去贫困户等救济躺着吃的观念变为靠双手干着吃,让村委会和全体村民定下规矩:村民从互助基金贷款,要入股互助社,按4∶6的比例发放贷款,贷款实行五户联保,党员对贫困户“一帮一”等。观念的更新,向村民释放了勤劳能致富,等靠无门的致富经。规矩定得恰当,曾记畔村一些村民依靠联保获得一两千元互助借款启动资金,通过养殖、种植很快获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第一桶金,为了能扶持贫困户实现规模发展产业致富,朱玉国将互助资金和“千村信贷”捆绑,将“双到资金”注入互助社,撬动了数倍的发展资金,并采取支部+产融保+党员“一帮一”的模式,扩大贷款额度,支持产业发展。在朱玉国的引领之下,多年来,曾记畔村利用互助资金项目培育了一批讲诚信、守信用、创增收的新型农民,成了远近闻名的“信用村”。2010年,朱玉国当选曾记畔村村支书,他苦苦思索着如何让村民摆脱贫困,让村民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他走村入户,采取田间拉家常,炕头议发展,通过促膝谈心,大胆尝试,调动老党员、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干事热情,健全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让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积极上进的党员“挑起大梁”,选树了一批村里的致富带头人;通过示范引领,曾记畔村的党风民风渐渐地好转了起来……等靠要的思想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党员、群众开始积极动脑子想法子如何尽快摘掉穷帽子。朱玉国担任村支书后,坚持走产业发展群众富裕之路。他走县城、跑市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依靠项目和资金,村上修反坡梯田、平整耕地、建滩羊养殖温棚、建村庄道路等,极大地改善了村庄的面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他还利用村部闲置房屋,打造了一所“养老互助中心”,利用县里的危房危窑补助政策,让村里的土坯房彻底消失。2016年,曾记畔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并实现了贷款、人均收入、养殖饲养量、集体收入和农机数量的“五多”和贫困户、劳动力强度“两少”的目标……朱玉国始终时刻关注着村民的发展,“不能让村民钱袋子满了,心却空了。”他积极倡导农民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尚,在村里搞春节活动、扭秧歌、“七一”活动、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奖励十佳创收户等公益活动,让村民做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取得双丰收!曾记畔村能拔掉穷根,是干部朱玉国观念的前卫,他通过调查走访,找到了扶贫先扶志的致富经。大力弘扬勤劳致富,大胆启用新人、能人、文化人,树起了致富标兵,遏制了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在村民物质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他还注重村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各种活动,让村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过得充实,幸福指数满满。这就是党选干部要细心,选对干部会富一村!(文/韶华)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