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40周年】 西安有条“康复路”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第一新闻》记者 孙鑫)说起逛街购物,西安人口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有钱逛金花中大的,没钱就走走康复路的。”对于许多老西安来说,康复路曾与他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我们来听听老创业者口中康复路的故事。出西安朝阳门再往东走不远,有一条街道名叫康复路。宽阔笔直的马路两侧,云集了多家大型商贸市场。购物者、商贩提着大包小包在街上来来回回,眼中寻找着致富商机。现在是附近一家大型商贸城负责人的李永军就是这里走出的最早一批创业者。西安汉隆商城负责人李永军:“1982年到1983年,当时东天桥是自发组织的,南方的义乌的来了以后,批发小百货,后来就搬到康复路,那应该在80年代初期,当时的康复路,里面有药材市场、水果市场,最早蔬菜市场也在这。”老李说,80年代初,现在的康复路还叫红医路。后来因为靠近西京医院,当时来这里求诊看病的病人期望恢复健康,因此改名为“康复路”。1984年底,太华路立交桥下的摊位市场迁移到康复路,那时只要一张钢丝床再加上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就可以当老板了。李永军:“一个钢丝床,一个铁丝网,当时的康复路市场就是个一米二左右,留个窄道道,第一批主要是浙江义乌、东阳的。小百货什么都有,小到针线、弹球、皮筋,大一点的就是服装百货应有尽有,康复路总长是980米,你就是走一半下来也得一个来小时,那一阵人多就多到那里了。”两条金龙,是几代西安人忘不了的康复路路标。老李说,“双龙戏珠”的门头是1989年左右修建的,取“龙头”之意。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康复路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整条街上容纳了超过3800多家商户,其中不少都是那个年代让人羡慕的“万元户”。李永军:“1992年1993年,康复路你有啥,你要有货,就能卖掉,那时的康复路,在西北来说,绝对是龙头,当时能达利,那时候是卖衬衣的,后来他是集团公司,那时候刚开始摆钢丝床,第一桶金就是在康复路,康复路卖那个小家电的商户,一个单位来采购,一个可能挣一块,他要了一万个,一万个可以挣一万块钱。”如果说将康复路市场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的话,1998年是一个分水岭,九十年代中期那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过去后,这里虽然依旧车水马龙,但总体的发展速度渐渐慢了下来。李永军:“98年当时两边的招商楼起来了,马路上尤其是前排,都陆陆续续,所谓的大户,都搬到两边的招商楼里面去了,摊位多了,要消化,在这段时间,马路上的摊位成低谷了,后来又来一批各地做生意的,后来又把康复路带起来了,2000年以后,生意还算可以,但永远比不上九几年那会。”2010年,康复路市场整体停业。2016年,康复路又经过市政部门的建设后,已经成为了笔直的交通主道。原来马路上的摊位全部搬进了周围的商贸市场中,康复路马路市场就此消失。老李说,康复路寄托着千千万万老一辈西安人的情感,是西安的一张名片,虽然现在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他们老创业者正带着新创业者,撸起袖子加油干。李永军:“希望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慢慢把生意做好,现在每一个商户要转变思想,每个商户对待客户,就要改变一下,换个思想,一个是把质量弄好,慢慢希望商户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康复路带了二十多年,对康复路感情非常深,来这以前是个小伙,也靠自己的劳动,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康复路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命运,也成就了不少“创业者”的梦想。从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西安的康复路可是说是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经济跌宕起伏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古城西安对外开放的名片。 编辑: 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