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湖北 » 黄冈 » 正文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科研创新团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13  浏览次数:97
核心提示:原标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科研创新团队  在遥远的赞比亚,绵长的坦赞铁路诉说着中赞两国深厚的友谊
原标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记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科研创新团队  在遥远的赞比亚,绵长的坦赞铁路诉说着中赞两国深厚的友谊。这个号称“铜矿之国”的国度农业基础薄弱,食用菌产业更是无从谈起。而就在几年前,一个来自中国东北的科研团队让这里的人们吃上了30多种蘑菇,因为他们的技术援助,赞比亚的食用菌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  这支团队就是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科研创新团队。团队的带头人正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菌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追寻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干精神,多年来,团队探索形成了“一株菌、一只蜂、一棵参”极具特色的研究体系,用勤奋和责任取得了一系列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研究成果,填补了一系列国内研究空白,培养了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信仰是一团火焰,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进。在团队每个人心中,一份“笃志报国、爱岗敬业”的精神早已深深扎根。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年轻的李玉得到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后他选择了放弃,“导师让我留在吉林农业大学,让我带头把菌物学科发展起来,我不能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团队68名成员中有21名是海外求学归国人员,他们全部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义无反顾回到祖国,踏踏实实地科研、教学、服务社会。  真挚的热爱、执着的信仰,这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秉持着这份赤子之心,团队在吉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难关,取得了累累硕果。团队做好“一株菌”,成为专业领域的领跑者。他们建成了位居国内前列水平的菌类种质资源库,保存3万余份菌物标本。在菌物资源上,发表的黏菌占世界已知种的2/3,数量达400余种,并结束了此前尚无中国人命名新种的历史等等;团队做好“一只蜂”,以解决东北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及大豆等主要农作物虫害绿色防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为方向,研究和应用赤眼蜂防治农业害虫等方面成果显著,工厂化生产等相关技术研究及成果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领先地位;团队做好“一棵参”,以提高我国人参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吉林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为目标,构建了人参有害生物安全防控和安全优质生产标准体系,先后主持制定了行业标准2个、地方标准25个并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无相关标准的空白。多年来,团队承担“863”“973”计划等国家、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380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2.77亿元。发表SCI论文104篇,核心以上论文701篇,出版著作34部,授权发明专利42项。  “农业大学的教师不能在黑板上种地,要走到农民中间去,投入到生产一线!”这是李玉经常说的一句话。每年三四月份,团队成员都要深入到白山黑水的田间地头、菇棚车间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每到这个时候,周围的菇农似乎是过节一样,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的是听科技人员的一堂课。每当这时候,李玉似乎忘记了疲惫、变得年轻了,讲起蘑菇种植技术是滔滔不绝。几毛钱的菌苗种到地里就可以变成几元钱的蘑菇,当地农民笑着说李玉是让他们在蘑菇地里“捡钢镚”,尊称他为“财神爷”。多年来,团队培训技术骨干8000多人,辐射带动菇农3万余户;累计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5000多万亩,挽回粮食损失30多亿元;建立人参有害生物安全防控示范基地10个,净增产值2.05亿元。  除了科研报国、服务社会外,团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李玉已年过七旬,仍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给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站立课堂,连续讲课3节,这种精神感染了很多人。团队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多专业协调发展的大植保学科布局;以植物保护为优势,菌物学、有害生物绿色防控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格局;拔尖创新型和应用创新型并进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团队就挑起了建设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的重担,在较短时间内设立了菌物学、菌类作物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率先在全国建立第一个应用生物科学(菌物方向)本科专业,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唯一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吉林农业大学成为了我国菌类作物教育的起点,成为了我国菌物人才培养名副其实的摇篮。近年来,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两位教师被评为国家和吉林省教学名师。  因信仰而执著,因热爱而眷恋。多年来,团队以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科学家平凡而伟大的精神风貌。在党的十九大加速“双一流”建设,吹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之际,团队将紧密围绕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瞄准世界植保科技前沿,加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努力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