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创业更便捷,上半年乌鲁木齐新增市场主体10.5万户 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夯实了经济发展基础,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8年上半年,乌鲁木齐市实有市场主体户数达120.98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18%。全市新增市场主体 10.5万户,平均每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854户。 今年来,乌鲁木齐市全力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积极创新市场监管,创新登记注册便利化服务举措,充分运用“互联网+工商登记”,构建了乌鲁木齐工商全覆盖、跨平台、多方式的登记注册便利化体系,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创业就业和民生改善。 名称自主申报——三天变三分钟 从2018年2月1日开始,乌鲁木齐市全面推行名称自主申报,为申请人提供更加便利化、规范化的名称登记服务。提升了市场主体名称登记效率,真正实现“我的名称我作主”,企业名称登记从“三天变成了三分钟”。截至6年25月,全市通过名称自主申报数 39287 ,其中内资 37415 家,外资 369 家,在市局登记的内资 398 家,外资188 家。 对一般性的名称登记,取消了原来的名称预先核准环节,名称申请人自主申报、自负其责。申请人可以登录网上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进行即时申报,系统会自动进行筛查、比对和审核,只要不使用禁限用字词,也不与他人重名,申请人就可自主选择名称。 同时,完善名称争议处理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事后监管,把握企业字号的政治导向,引导企业遵守公序良俗和诚信原则,及时纠正不适宜市场主体名称,进一步完善名称自主申报的禁限用规则,动态管理维护名称数据库,探索建立不适宜名称处理和名称争议快速处理新机制,确保名称管理工作的公平透明、依法有序。 深化不见面审批——网上智能引导 通过网上智能引导系统,从而实现申请人登录网上登记系统。从简单的网上智能引导,协助申请人录入登记数据、提交,并经登记机关线上预审通过后,申请人下载打印相关材料,携带至登记窗口进行登记业务申请。 通过网上扫描上传系统,申请人可在网上登记系统,通过图像扫描系统将申请材料拍照上传,登记机关线上确认审核通过后,申请人携带手工签字的申请材料原件到登记窗口领取营业执照。 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电子签名、电子档案为支撑的登记模式,利用eID、U盾、个人数字证书、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全程无纸化、不见面。 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 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电子营业执照、公民网络身份证、电子签名、电子档案为支撑的登记模式,利用eID、U盾、个人数字证书、电子营业执照就可以进行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全程无纸化、不见面。由商务秘书公司提供代理服务,利用集群注册系统为平台上的市场主体办理批量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登记申请。商务秘书公司通过集群注册系统批量提交数据,申请人结合网络交易平台的手机APP实现身份识别、电子签名,并经登记机关审核通过后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将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链条延伸到开办企业的整个过程。以电子营业执照为载体,积极推行并联操作,与公安、税务、银行共享信息,减少材料重复提交,实现从企业登记注册、刻制公章、开设银行账户、办税领取发票、办理社会保险等涉企事项的全程网上办理。 “3550”改革深入推进——提速“政银合作” 从2018年1月18日开始,乌鲁木齐市工商局与八大商业银行联合,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覆盖面广的特点,由各银行网点全面推行全程电子化免费代理套餐的联办服务,实现工商登记窗口向广度延伸。实现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和设立登记合并办理,深化已有的网上登记、“政银合作”等便利化措施,变“可以用”为“方便用”,推动实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 3月14日,召开“政银合作”工作推进会,推动合作银行提高代办质量,真正实现“家门口”的贴心服务。截止6月底,仅市工商局登记窗口就办理完成60多家全程“不见面”登记业务。 对标实现开办企业“三日办结”的工作要求,乌鲁木齐市工商局坚持高点定位,针对商事制度改革后出现的新业务新问题,进一步优化登记流程,突破关键难点,减少审批时间,合力推动改革向纵深挺进。切实增强推进“3550”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按照“能减则减、能简则简、能并则并”的原则,做到各个环节“网上办理、应上尽上”,不断提升登记效能,实现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更加精准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