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招制敌,是战场上必须追求的目标,而“稳、准、狠”,是一招制敌的关键因素。
下面一起来认识两位和瞄准有关的“兵王”:一位是精通狙击步枪射击,百步穿杨的西部战区陆军某特战旅“枪王”陈明;一位是能决胜于千里之外,精准发射战略导弹的火箭军某旅“神瞄手”郭亚飞。
陈明:特战“枪王” 一枪“毙敌”
在贺兰山腹地,解救人质演习正在进行。
狙击手经过侦察发现,恐怖分子隐藏于玻璃之后,而强攻则无法保证人质安全,整个行动陷入僵局。
西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狙击手 陈明:通过玻璃之后目标射击,最难的问题就在于,如果恐怖分子挟持人质之后我们开枪射击怎么样把玻璃的碎渣让它避开人质,向恐怖分子的面部扑去。
能否一枪制敌,将决定整个行动的成败。
陈明:报告队长,厂房三楼右侧房间发现一名歹徒挟持人质藏匿于窗户后,是否击毙?
队长:射击。
最终,陈明一枪“毙敌”,各突击小组迅速进入楼内,完成清剿任务。
对玻璃后目标射击,是狙击手训练的难题,也是在实战中经常遇到的情况,为了训练,陈明找来蜡烛放在玻璃后面,每天数千次瞄准,通过长时间的负重据枪来提高骨骼支撑的稳固性,强化射击动作的肌肉记忆和复杂条件下的精准射击水平。
西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狙击手 陈明:玻璃后的蜡烛,它有火光。通过玻璃瞄准,它影像出来火苗是两个,甚至三个火苗。出现了三个火苗的时候,相当于恐怖分子挟持人质出现了三个人头。哪个才是你需要射击的呢?如果达不到一枪毙命,那么恐怖分子很有可能开枪射杀人质,导致我们任务的失败。
靶纸前竖起一把钢刀,陈明能让子弹准确击中刀刃,被劈成两半后再击中靶纸,这就是所谓的一弹双孔,世界狙击手竞赛的保留课目。刀刃的宽度只有1毫米,在阳光的照射下,瞄准镜里就是一根极其细小的线,狙击手的瞄准就好比冲刺400米之后快速地穿针引线。但陈明不仅突破了这个课目,还训练了更高难度的内容。
西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狙击手 陈明:我把刀刃换成弹壳,将子弹从弹壳口射入击穿弹壳底部而不破坏弹壳边缘,子弹和弹壳口的误差不超过两毫米。
因为射程远,狙击手对射击环境的改变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最高境界的必经之路,陈明却把毫无规律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几秒钟内就能快速判定风向、风速,每次射击误差接近于零。
西部战区陆军某特种作战旅狙击手 陈明:从事狙击手近18年。我从未感觉到后悔,反而我觉得我是一名狙击手我非常自豪。我在战友们的眼里得到了尊敬,得到了认可。
郭亚飞:发发命中 28年零失误
同步枪射击三点一线瞄准不同,导弹的瞄准是通过导弹车上的瞄准仪器检查导弹是否对准了目标的坐标方位,使导弹制导系统处于精准的初始位置。
战略导弹作为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杀手锏武器,目标瞄准至关重要,火箭军某导弹旅瞄准手郭亚飞,28年多次参加实弹发射任务,发发命中,始终零失误。
火箭军某导弹旅瞄准号手 郭亚飞:一秒、两秒的误差,就是说一根头发丝,或者说比一根头发丝还要小的误差,但是这种误差对我们的射击精度影响就非常大,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瞄准车与导弹距离50多米,导弹垂直地面十多米,在这样的距离上,郭亚飞要用瞄准仪准确而快速地找到目标。
火箭军某导弹旅瞄准号手 郭亚飞:瞄准的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很多,你比方说有大风天气,有强光天气,有雷雨天气,还有风沙、大雾,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瞄准造成影响。
瞄准镜上的目标细如发丝,瞬息之间的变化,就有可能前功尽弃。为了万无一失,郭亚飞必须练就在各种环境下都能准确瞄准的过硬技能,做到目标点在哪里,郭亚飞就能让导弹飞向哪里。
火箭军某导弹旅瞄准号手 郭亚飞:一次我们实弹发射当天,就赶上了大雨天气,当时在场的领导、专家都担心我们瞄准,会拖那次实弹发射的后腿,会影响实弹发射,但是经过我们前期的准备,在那次发射中,我们不但瞄的很准,用时也很短,而且也打出了我们那个导弹又一次最佳精度。
火箭军某导弹旅瞄准号手 郭亚飞:我们把自己的眼睛装到导弹上,让导弹按照自己预想的目标方向去飞,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