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预期”,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六个稳”之一。在经济稳中有变的情况下,理解稳预期,涉及三个问题:当前经济怎么看?运行趋势怎么样?接下来怎么干?多方分析指出,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面没有改,走稳走好的趋势没有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将稳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怎么看
上半年稳中向好基本面巩固
“上半年中国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说。
“稳”在哪里?
先看增速,上半年GDP增长速度是6.8%,连续十二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至6.9%的中高速区间,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再看就业,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都低于5%,就业不仅是稳,而在持续改善;物价方面,居民消费价格CPI上半年上涨2%,呈现温和上涨态势;粮食是根基,2018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属于较好收成;吸引外资,中国魅力不减,上半年新设外资企业29591家,同比增长96.6%。
“好”在何处?
结构优化升级。据介绍,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60.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个百分点。动能加快转换。上半年,日均新登记市场主体1.81万户,代表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相关产业和产品增长较快,服务消费加快增长。除此还有质量效益提升等。
总的看,上半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得到巩固,短期下行压力没有对中国经济造成明显困扰。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的格局中,内需成为决定力量。外部环境虽有所变化,但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扎实。
怎么样
有把握完成全年既定目标
分析经济形势,现有的“形”固然重要,更关键是把握运行中的“势”。
宏观经济怎么走?
“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虽然经济面临波动的风险,但是总体保持稳定、完成全年6.5%的既定目标没问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强调。
看消费,2011—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达56.8%,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信息、休闲等领域的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升级的态势良好。中国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和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的国家,发展潜力大、回旋余地大。
看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结构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制造业内部用于改造升级的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动能的壮大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经贸摩擦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但总体有限、可控。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目前经济增长中内需贡献超过90%,外贸依存度约3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何况中国实行全方位开放,外贸并不完全依赖一个国家或地区,成熟的多边贸易体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提供了足够的替代选择。
怎么干
理性判断精准施策坚定信心
稳预期,说到底要靠坚定信心。信心来自于对经济走势的理性判断,也来自于适时应变的精准施策。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指出。他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为经济社会运行注入确定性,通过实施减税降费、鼓励研发创新、支持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等措施,稳定国民经济,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
“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实体经济予以更多实实在在的支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当前政策指向很清晰,在信贷方面,更注重差异化,有保有压,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向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倾斜,积极改善市场预期。
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的信心格外珍贵。
中国企业家协会首席研究员缪荣介绍,企协最近组织了多家企业就当前外部形势变化进行交流,“有的企业感受到了影响,但大家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越是外部环境变化,越要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
多位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一些新挑战和新的不确定因素,但只要中国继续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内需,可以预见,中国经济仍将在合理区间运行。(本报记者 白天亮 李 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8年08月09日 第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