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施泉江
今年6月中旬,高考刚结束不久,云南麻栗坡县大街小巷的橱窗内就贴满了征兵海报,一位胸前挂满勋章的彝族战士发出号召:好男儿当兵去!
海报上的主人公,是武警湖南省总队永州支队机动中队特战排中士班长王喜。为做好征兵宣传,5月上旬,王喜的家乡麻栗坡县人武部不远千里来到中队采集资料,邀请王喜做家乡的征兵形象代言人。
一个战士缘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入伍7年来,王喜多次在军事比武中斩获桂冠,圆满完成反恐处突、抢险救援等重大任务30余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荣获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去年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上演了一部精彩的“士兵突击”。
“当兵就要当好兵”
著名的老山前线,就位于王喜的家乡。那时,王喜的父亲就是一名担架队民兵。
在“老山精神”激励和父辈言传身教影响下,王喜从小就在心中种下了从军报国的种子。
好事多磨:18岁那年,王喜第一次入伍体检,因静脉曲张被刷了下来;翌年,又因患重感冒再次与军装擦肩而过;第三年,父亲查出癌症晚期,弥留之际,嘱咐他一定要去当兵。带着父亲的遗愿,2011年底,王喜终于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初入警营时,王喜已经过了20岁,柔韧性、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比其他人差了一大截,经常拖班里的后腿。搞训练,动作要领记不住,基础体能跟不上,第一次三千米长跑,跑到一半就差点坚持不下去了,在战友的连拉带拽下,才勉强跑完全程。
“当兵就要当好兵。”为了尽快提升军事素质,他一次次给自己打气鼓劲:“我行,我一定行!”正是这种执念,他不断给自己开“小灶”,不停地“自找苦吃”,每天比别人提前半小时起床,推迟半小时休息,连节假日也要和训练场较劲:跑步,他系上沙绑腿、穿上沙背心;做俯卧撑,他在背上绑了两块砖头;射击瞄准训练,他在枪管吊上装满水的水壶,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下……
时间久了,不仅虎口堆起了好几层老茧,胳膊也肿了一大圈。战友们形象地说,看王喜脸庞变黑的速度和胶鞋磨损的程度,就知道他付出了多少。
“当兵就要当一名敢上战场的兵”
心里装着战场,眼睛盯着战斗。每次维稳处突,王喜总是当“尖刀”、打头阵。
2014年10月8日上午,永州市珠山小学的三楼阳台上,一名歹徒劫持一个孩子与警方对峙,咆哮着要将人质从三楼扔下。
“一枪击毙歹徒容易,但孩子们看到血腥场面,可能会留下心里阴影。”考虑再三,支队领导决定索降突袭。可教学楼没有适合索降的支撑点,为避免歹徒发现也无法使用保险绳,而且稍有不慎就会触碰到楼旁的高压线,难度超乎想象。
“谁有把握完成索降?”支队领导经过考虑,决定派平时训练成绩突出的王喜执行这次任务。
不畏艰险,舍生忘死,“当兵就要当一名敢上战场的兵”。就在歹徒企图将人质推下阳台的瞬间,王喜用力一蹬4楼阳台外墙,利用惯性突入3楼阳台,两脚死死夹住人质,顺利将歹徒和人质分离。与此同时,抓捕队员飞身扑向歹徒,将其制服。
现场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好样的!也有关心他的战友,说他不要命,王喜咧嘴一笑:“情况紧急,没时间想这些,就是担心小孩会受到伤害。”
“当兵就要当有情怀的兵”
王喜始终怀着一腔战友情。他在密切内部关系教育讨论发言中说道“战友情是杯白开水,虽然清淡却最能解渴”。
七年时间,王喜与战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每当战友有困难时,他总会在第一时间靠上去。下士魏顺阳家境贫寒,母亲每年看病要花费掉大量的医药费,家里入不敷出、举步维艰。中队开展捐款活动,王喜第一个捐出省吃俭用存下的1000元。
今年春节,按照计划,王喜本被安排在春节休假,但当得知士官朱常学准备利用春节期间回家相亲时,他主动与其调换休假时间,让战友回家过一个美满的春节,而这已经是他因担负春运执勤任务而没有回家跟亲人团圆的第七个年头了。
不仅如此,王喜心里还装着一份对人民的爱,他情注第二故乡,把驻地百姓的冷暖疾苦始终放在心上。
当从战友口中得知失学儿童廖花、廖琴姐妹的遭遇,王喜在自身家庭条件艰苦的情况下,至今还定期资助她们生活费;春运执勤中,他带领“橄榄绿”小分队照顾老弱病残孕,为旅客提供方便;在“全民国防教育日”和“军营开放日”,王喜和战友一道为师生宣讲国防知识……
正如他所说,“我们小战士,也有大作为,更有大担当。作为一名军人,就要有情怀、不忘本,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服务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