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新疆 » 图木舒克 » 正文

浙江德清:“庇护所”里笑声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5-20  浏览次数:90
核心提示:原标题:浙江德清:“庇护所”里笑声多 “自信工坊”里的特殊工人 王正 摄   中新网湖州5月20日电(胡丰盛 王力中 王珏 程
原标题:浙江德清:“庇护所”里笑声多 “自信工坊”里的特殊工人 王正 摄   中新网湖州5月20日电(胡丰盛 王力中 王珏 程昊)和煦的阳光照进浙江省德清县雷甸镇中兴社区“暖心之家”庇护中心,让在此的每一位特殊员工感到阵阵暖意。  走进一楼的工坊,温馨雅致。一张大桌子上,堆放着很多外贸围巾。20岁的高兴雅与另外五六位男女员工,或站或坐,正安静地把一块块绚丽的围巾叠好装进透明的塑料袋。  这是当地一位名叫陈勇文的围巾老板,在此设立的一个围巾加工点。  说是加工,其实操作很简易,只要把成品折好装进袋子即可。即便如此,老陈有时也要返工重装,但他不计较,因为在这里“上班”的是一群重度肢体残疾的特殊员工。  “劳动不累,且有收入,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监护人的负担。”中兴社区妇女主任陈国华介绍,“劳动不是目的,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融入社会的温暖和希望,使他们的家庭在奔小康的路上振作精神、增添信心。”  身材单薄、患有精神抑郁症多年的高兴雅,刚到庇护中心时,不愿说话、难与人沟通。现在,脸上阴霾少了,也愿意与人交流了。一旁的阿姨微笑道,兴雅干手工活不快,但每天至少也能赚10多元。身心渐渐康复,还能自食其力,她家人可开心了。  为了让残疾人家庭放心,庇护中心有专门的社工和专职阿姨全程负责陪护。除了安排做些简单的手工劳动,还时常组织他们练字、画画、做游戏,以及康复训练。中午,免费提供每人一荤二素的饭菜。  既帮助他们辅助性就业,又有助康复治疗,这种“日间照料+工疗”的新型助残模式受到了残障人士和他们家庭的喜爱。  今年20出头的李钢从小患有智力障碍,没有进庇护中心前,一直窝在家里发呆。他妈妈只能在家长期照顾,根本无法外出赚钱。“不仅苦了孩子,也打乱了我们全家人的正常生活。”李妈妈说。  去年底,社区残疾人庇护中心开张,李钢的父母愁眉顿开,马上送孩子进庇护中心。“在家门口有专人照顾,还能交朋友,伙食不比家里差,又帮我们解脱出来,这样的地方到哪里找哦!”李钢的父母说起家门口的这个庇护中心,就赞不绝口。  如今,德清已建有类似的“就业康复两不误”的庇护中心13个,全年为重度残疾人提供精准康复训练服务5200多人次。其中,近200名重度残疾人获得照料服务和庇护性就业。  德清县残联副理事长葛国松说,现实生活中,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多数处于家庭长期看护的封闭状态,不仅拖累了家人,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更加殷实、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除了政府部门组成“大残联”运作机制,设立“暖心之家”残疾人庇护中心等举措外,这些年来,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当地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力量,也纷纷搭建关爱残疾人的阳光新家园,形成多层面、立体式助残扶残体系。  佐力药业是德清的一家上市企业,不仅先后安排了400多名残疾人就业,还专门设立了残疾职工小康·阳光庇护中心,让近百名残障程度较重的职工,在劳动之余开展康复训练、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等活动。  “自信工坊”是一家由当地民间公益组织“彩虹桥”社工创办的残疾人庇护所,创办不到3年,工坊就接收了50多位智力障碍、残疾障碍人士。其中,陆续有11名小伙伴,在社会上找了一份新的工作。  据介绍,德清目前在当地167个村、社区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并建立了专职委员聘任考核机制,还在浙江省率先实施了重度听力、言语残疾人信息交流补贴。目前,德清已有近200名重度残疾人获得照料服务和庇护性就业。(完)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