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河南 » 焦作 » 正文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8  浏览次数:82
核心提示:原标题: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些年,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SCO)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和
原标题: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近些年,原位化学氧化技术(ISCO)被广泛地应用于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的修复,氧化剂与矿物等土壤组分作用势必影响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因此,研究氧化剂与土壤组分的作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方向一直是ISCO领域研究的热点。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周东美课题组在前期研究土壤钒矿物与过硫酸盐作用机制的基础上(Appl. Catal. B-Environ, 2017,202, 1-11, ESI高被引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氧化剂与不同类型矿物作用机制差异,发现了土壤中普遍存在的钒(V(V)和V(IV)的反应活性是土壤中铁矿物的9.8~2087倍,揭示了钒矿物的氧空位对其介导氧化剂产生自由基降解污染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上研究为理解土壤矿物影响ISCO的修复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Environ. Sci. Technol. 2018, 52, 2178-218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传统认识的土壤金属氧化物与氧化剂作用过程比较,金属硫化物与氧化剂的作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地下环境硫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和形态转化不仅影响金属的形态,也会影响氧化剂产生自由基的效率,最终影响土壤和地下水的ISCO修复过程,相关结果近期在线发表于Water Research 142 (2018) 208–216)。尽管土壤矿物对氧化剂的活化和污染物修复具有促进作用,但在实际修复中利用土壤矿物活化氧化剂修复污染的效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发展了基于土壤矿物的铁酸铜纳米复合材料,此材料具有活性高、磁性等特点,易回收反复利用,相关结果发表在环境工程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48 (2018) 526–534上,被编辑选为Featured Article和封面文章。  以上研究得到了科技部纳米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南京土壤所135领域前沿项目的资助。相关结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