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四川 » 广元 » 正文

透视2018上半年医药并购:140起近660亿 生物医药成“香饽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02  浏览次数:85
核心提示:原标题:透视2018上半年医药并购:140起近660亿 生物医药成“香饽饽” 本报记者 朱萍 实 习 生 柳旭 武瑛港 北京报道导读
原标题:透视2018上半年医药并购:140起近660亿 生物医药成“香饽饽” 本报记者 朱萍 实 习 生 柳旭 武瑛港 北京报道导读 在上半年的140起并购、近660亿元交易总额中,生物医药占据了28席,占比达20%,总金额更是达到279亿元,占比超过40%。 2018年已经过去一半的时间,医药上市公司并购热度不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Wind及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29日,在医药健康上市公司中,共发生14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近660亿元,涉及生物药企、医疗服务机构、零售药店等各个领域。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医药上市企业之所以开展并购,大多是为了完善区域布局、延伸产业链、提高市值等。“比如药企并购医院,可以进入终端,掌握一些资源,流通领域并购则可以拓宽扩大区域布局。”6月28日,第三方医药服务平台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说。 此外,包括久友资本医药医疗健康事业部执行合伙人孙毅在内的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并购的背后还离不开两票制、分级诊疗等多项医药行业改革政策的出台。 对于并购趋势,孙毅指出,国内生物医药研发近年来有了较好的发展,该领域的并购将是以后医药类并购项目的主流。史立臣则认为,未来医院并购有望提速,“因为很多药企,要进入终端,需掌握一些医院资源;还有煤炭、房企等企业,想要进入大健康领域,会将医院作为入口。” 140起并购 外延式发展,即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促进企业发展,近年来似乎已成了医药健康企业的标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今,医药健康行业上市公司共发生140起并购事件。其中1月份,相关上市公司共披露25起并购消息,2月份披露18起,3月份19起,4月-6月,分别披露23起、24起和31起。 部分上市公司的并购消息也呈现密集之势,如仅在5月,必康股份先后公布了4起并购消息,分别拟以不超过1亿元收购广西医药70%股权、不超过2590万元收购四季汇通医药70%股权、1200万元收购桑尼赛尔生物医药30%股权以及以1800万元收购西安康拜尔制药100%股权。 宜华健康则在3-5月之间,先后公布了4起并购消息,共计拟作价10.55亿元收购山东市立医院控股集团股份公司、玉山县博爱医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部分股权。 在交易金额方面,135起披露了具体数目,总规模在632.27亿元-658.37亿元之间,单笔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共计73起,其中,10亿元以上的达到14起,如乐普医疗2月28日公告称,拟参与竞拍新东港药业45%股权,最终成交价为10.5亿元人民币;益丰药房6月23日公告称,拟作价约13.84亿元人民币收购新兴药房 86.31%股权,进一步扩大门店网络覆盖率,后者在河北及北京市拥有460余家直营门店。 此外,收购金额超过100亿的有1起,即中国生物制药作价约128.96亿港币(约108.74亿元人民币)收购中国生物51%股权、Super Demand52%股权;另外单笔交易在1000万元及以下有17起,1000万-5000万元的有30起,5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则共计15起。 “从并购资金看,现在交易的规模越来越大,从2010年左右开始经过6-7年,医药企业已经陆续整合了很多小的企业,剩下一些较大的有优势的标的,受政策冲击严重,同时IPO困难,很多较大型标的都在考虑出手,而上市公司对此类标的也很关注,因为其有一定的规模与抗风险能力,相对收购金额也比较高。”6月29日,东方略董事长仇思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上半年的140起并购涵盖了医药工业、医疗服务、医药流通等医药健康行业全领域。其中,医药流通领域共发生并购事件26起,总金额约38.79亿元;生物医药领域的并购有28起,总金额约279亿元人民币。 不过,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统计以及Wind数据,与2016年400起约1800亿元、2017年超400起相比,2018年上半年医药健康领域并购数量和金额出现下降。 对此,孙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指出,一方面,2016年以后,市场优质项目减少,另外,定增项目过会条件苛刻,导致上市公司融资难,会影响相关子行业的并购案例数量。“2016年定增2万亿,2017年锐减到几千亿,影响了上市公司并购。” 此外,业内普遍观点认为,并购成功率并不是100%,还面临着交易双方意见不和、并购方专业性不足等问题。 如山河药辅6月28日公告称,由于竞拍过程中报价超出公司经研究确定估值,竞购新兴(铁岭)药业75.7408%股权事宜最终失败;中珠医疗6月15日透露,拟超30亿元并购康泽药业74.5262%股权、浙江爱德100%股权事宜以失败告终,原因在于与浙江爱德股东就交易标的估值、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的调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等。 政策助力 根据各上市公司公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相关企业之所以进行并购,目的包括完善布局、延伸产业链、发展新的业务板块等,且受政策驱动明显。 “企业开展并购,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竞争,希望扩大规模,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史立臣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如在完善产业布局方面,必康股份在拟收购康利源医药51%股权时表示,投资康利源医药是积极拓展河北市场的重要步骤,充分利用康利源医药覆盖张家口地区二甲、三甲医院和终端销售网络的优势迅速扩大市场。 益丰药房则表示,收购新兴药房后将新增位于河北省和北京市正在运营的462家门店。而此前,益丰药房的经营区域主要集中于中南地区及华东地区。 此外,还有部分企业希望通过并购开拓、壮大新的业务板块。如成都医药表示,通过收购 Takeda Chromo Beteiligungs AG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天普生化26.34%的股份,将填补成都医药在天然尿蛋白药物和危重症细分治疗领域的产品空白。 乐普医疗在投资澳洲Viralytics公司时则表示,引入Viralytics公司的相关产品,可以补充公司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产品线。乐普医疗副总经理张志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曾提到,肿瘤免疫将是乐普医疗未来布局的方向之一。 而尽管企业并购目的各异,医药健康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政策,则成为了并购背后的共同因素。 如上述26起医药流通领域并购事件中,两票制、处方外流等成了重要推动力。 白云山在1月6日披露的《重大资产购买报告书(修订稿)》中提到,长期来看,“两票制”将促进行业整合,无上游资源且无下游网络的小型商业公司将被淘汰,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5月31日,白云山正式完成了对温江医药30%股权的收购,交易金额为10.94亿元。 实际上,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并购,近几年来国家一直持鼓励态度。 如此前商务部明确表态,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要提高,鼓励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商务部在6月21日发布的《2017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药品零售企业连锁率进一步提高,截至2017年11月,药品零售连锁率已达到50.5%,同比提高1.1%。2017年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5.8355万家,占全国零售门店总数的12.9%。 “随着大医院处方外流,分级诊疗政策推进,流通、商业药店领域的并购热度还会持续。”孙毅指出,政策会是推动相关企业并购的背景之一。 生物医药“热” 从细分领域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生物医药成了被追逐的并购热点。2018年上半年,康恩贝、必康股份、香雪制药、莱美药业纷纷出手布局生物医药领域。 上述140起并购、近660亿元交易总额中,生物医药占据了28席,占比达20%,总金额更是达到279亿元,占比超过40%。 此外,生物医药单笔并购金额也较高,超过5亿元的共计10起,如中源协和作价12亿元收购成都傲源100%股权;九芝堂收购科信美德26.87%股权的交易金额约10.11亿元;康恩贝收购嘉和生物21.05%股权的金额超6.73亿元。 此外,生物医药领域投资也曾现火热之势。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1-6月,共有包括基石药业、信达生物、华领医药在内的11家生物医药企业宣布完成融资,总规模近10.3亿美元(约66.02亿元人民币)。 之所以生物医药领域并购、投资呈现火热之势,多家生物药企和投资机构表示,当前的政策、人才都在助力生物医药的发展。如GIC(主权财富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曾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书面采访时就表示,之所以选择投资生物创新药领域,是因为看到了政策支持、优秀人才回国和中国医疗健康庞大的市场规模。 康恩贝在收购嘉和生物股权时亦提到,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技术推动下,我国生物药产业将迎来崭新时代。“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尼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和雷珠单抗这5个单抗药物也是通过谈判,纳入了医保。” 对于未来的并购态势,业内观点认为,生物医药并购已呈现提速之势。如根据普华永道数据,2016上半年生物及生物技术领域交易数量为19起,下半年达到23起,2017年上半年则达到了36起。“虽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和金额整体有所下滑,但生物及生物技术板块的交易数量却大幅上升。” “国内生物医药研发近年来有了较好的发展,目前的生物药并购以肿瘤领域为主,涉及的靶点pd1、pdl1、her2等临床适应证应用范围较广的项目。”孙毅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相信国内生物药的并购将是以后医药类并购项目的主流。” 在仇思念看来,这28起并购标的是生物医药,与过去四五年相比,这个比例是很高,但未来这个占比会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并购生物医药会是一个潮流,而且会是必然的趋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生物医药存在技术门槛高、回报周期长等问题,资本方如果没有足够专业性,将导致失败率上升。 医院受“追捧” 从实际并购案例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医院也成为了不少企业的并购标的。 在2018年上半年,医院并购达到14起,总金额达65.47亿元,涉及马鞍山市中心医院、禅城医院、七煤医院、双矿医院、白水济民医院、六盘水安居医院等众多医疗机构。 而除恒康医疗、中珠医疗等医疗服务企业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包括通化金马、康芝药业、灵康药业等制药企业也加入了并购医院的阵营。如康芝药业6月2日公告称,公司拟使用现金3.213亿元收购温江瑞瓴100%股权,从而间接持有目标医院云南九洲医院51%股权及昆明和万家妇产医院51%股权。 通化金马则在5月23日公告称,拟以21.9亿元收购七台河七煤医院、双鸭山双矿医院、鸡西鸡矿医院、鹤矿医院及鹤康肿瘤医院各84.14%股权。 孙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医药公司并购医院是想打造医药、诊疗、研发的闭环生态。“一般以并购和自己产品相关的专科医院为主。”史立臣亦认为,药企并购医院是希望进入终端,掌握一些医院资源。 如作为主营儿童药生产的企业,康芝药业收购的云南九洲医院和万家妇产医院均与儿童有关。 康芝药业表示,九洲医院和万家医院均是具辅助生殖(试管婴儿)资质的民营医院,此次收购是公司践行“儿童大健康”战略的具体举措。 通化金马也在上述并购中提到,借助并购医疗服务机构可以向产业下游延伸,在研发、生产和销售药品的基础上,公司业务拓展到下游的综合性医疗服务领域。“一方面可以降低一部分产品营销成本,另一方面则可以贯通上下游,完善医疗产业链。” 在具体标的上,史立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企业医院有望成为热门标的。“因为企业医院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变现存在困难,民营医院目前发展又不太顺利。而且2018年底是企业办医剥离大限之期。” 实际上,从上述并购标的看,企业医院已成为资本的目标。如七台河七煤医院系由七煤集团举办的七台河总院改制设立,七煤集团目前拥有该医院15%股权;双鸭山双矿医院则由双矿集团举办的双鸭山总院改制设立,双矿集团目前拥有该医院15%股权。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药企收购医院,可以成功进入医药产业下游环节,掌握了医院进药的话语权。但在收购医院后,药企也面临着投后管理等诸多问题,并购后如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待摸索。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