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界杯上的VAR系统。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摄
随着决赛对手的产生,俄罗斯世界杯只剩下最后的悬念。盘点本届世界杯赛场,除了冷门迭出的比赛之外,最抢眼的莫过于视频助理裁判(VAR)系统的亮相。首次服务于世界杯的VAR,在关键判罚上频频发挥作用,甚至决定比赛走向,成为球场上的“第五裁判”。风头正劲的VAR让人领略了视频技术的神奇,也彰显了视讯行业的光明前景。
视讯技术大显神通
俄罗斯世界杯的VAR系统并非位于球场内,而是设置在莫斯科国际广播中心。世界杯的12个赛场内安装的摄像头会通过光纤系统,把即时比赛画面传到国际广播中心的操作间。从比赛转播镜头中可以看到,VAR裁判组成员面前有多台监视器。VAR裁判有权限调取球场内的33台摄像机(其中包括8台慢速摄像机和4台超慢速摄像机以及2台越位判定摄像机),多角度、全方位回看争议场景。
与球场上的4人裁判组一样,VAR系统同样由4名裁判组成,负责系统运转和监测。VAR的“主裁判”是视频助理裁判,其职责是监控位于监控器上方的主摄像头传回的比赛画面。一旦比赛中出现需要监控录像协助的场面,VAR需要分析相关录像画面,与场上裁判保持沟通。
除了“主裁判”外,VAR还有3名“助理裁判”——1号裁判负责监控主摄像头传回的画面,如果需要分析比赛中个别场面的录像,1号裁判负责即时报告比赛情况;2号裁判则专门负责监控越位判罚,对球场上可能出现的越位做出预判,并协助快速处理涉嫌越位、场上裁判难以裁决的场面;3号裁判负责监控比赛电视直播画面,协助评估比赛中出现的争议场面,并确保视频裁判之间沟通顺畅。
比赛期间,场上裁判会通过对讲系统与VAR小组保持沟通。当然,作出最终判罚的并非视频助理裁判,而是球场上的主裁判。值得一提的是,现场的球迷和球员也能够通过球场内的大屏幕看到回放视频以及裁判最终的判决。可以说,VAR的判罚是公开透明的。
技术瓶颈亟须破解
专家指出,视频裁判助理实际上是人工智能与视讯技术的融合产品,其基本原理是根据运动场上各种视频信号所反映和捕捉到的各种动作,采用相应的算法和机器学习功能,从而作出判罚。虽然目前视频助理裁判只能做出辅助判罚,但随着技术和算法的成熟,将来有可以取代主裁判,让比赛更加公平公正。
大放异彩的视频助理裁判,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视讯技术的高速成长。随着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人脸识别、行为分析、远程视频等相关应用都已经趋于成熟,一个完整的视讯行业生态圈已经形成。
尽管风生水起,视讯行业仍有不少瓶颈亟待突破。其一是通用性。除了在足球等体育赛场发挥作用之外,如今的视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诸多领域。但不同的应用场景对视讯技术的需求有所不同,针对各种场景逐个突破又面临高成本、低效率的困境——要想做好专业领域的视讯,就要把场景和业务系统相结合。因此,如何研制出适应不同专业领域的差异性诉求、提供通用性的视讯技术是一大挑战。
其二是创新性。随着5G技术的发展,制约视讯业的网速和带宽等问题将得到解决,视频与直播行业都将因此受益。但有专家指出,5G技术虽然可破解带宽瓶颈,但中国视讯行业引领创新的能力仍有不足。
据报道,在短线思维的驱动下,很多视讯企业聚焦于基础性的视频整合加工制作,以快速获得利润,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有限、利润空间很小。专家介绍,由于不掌握底层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很多国内视讯企业偏向于使用已有的模块或者部分产品,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产品,使得整个产业陷入“低端制造”的困境。此外,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领域,中国企业虽然取得了多项突破,但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的供给和服务上,面临着创新支撑体系不健全、应用生态不完善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在视讯行业的新风口上,中国企业应提前布局,加强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创新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