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民暑期出行要做好个人防护
秀英区举办爱国卫生宣传活动向居民宣传灭蚊防病知识。 本报记者 史发梅 摄 本报7月20日讯 夏季蚊虫活跃,海南省疾控中心提醒民众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孳生地,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有效预防登革热。 记者从省疾控中心了解到,登革热病毒是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据了解,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和皮疹。部分病人会出现喉咙痛、咽痛和眼结膜充血,厌食、恶心和呕吐也是常见症状。 如果被蚊虫叮咬后,患上登革热的患者身体可能在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且持续一周不退;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出现不高出皮肤的麻疹样皮疹和出血性皮疹。如有市民出现以上症状,需十分警惕,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暑期恰逢旅行高峰,出境游也深受大家欢迎,海南省疾控中心提醒,近期东南亚等国登革热已进入流行期,大家旅行前应了解旅行目的地的登革热的相关情况,掌握基本的预防知识和技能,可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专业咨询。 旅行期间,如果到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区,要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建议穿长袖上衣和长裤,使用防蚊驱避剂涂抹皮肤裸露处,住宿有空调的宾馆酒店或睡觉时使用蚊帐等。旅行期间要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头痛、眼眶痛、皮疹等其他表现时,应当立即就医;如被怀疑为传染性疾病时,应取消或中止旅行。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般应自我观察2—3周,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 广泛动员 清除卫生死角 本报7月20日讯 19日上午,秀英区组织建成区各镇街同步开展“清洁家园 灭蚊防病”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活动,区相关单位及各镇街工作人员参加。 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向居民发放药品并进行详细讲解等多形式派发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深入各镇街、社区广泛动员群众踊跃开展家庭和社区卫生大扫除,彻底清除卫生死角,翻盆倒罐,铲除蚊虫孳生条件,共同维护家园清洁。 经初步统计,活动发放灭蚊防病宣传单2500余份,蚊媒防控宣传折页3000余份,预防登革热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药品1000余份。现场答复居民预防登革热相关知识1200余人次。 分发药品 防制病媒生物 本报7月20日讯 为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连日来,龙华区爱卫办带领各专业消杀公司采取物理防制为主,药物化学消杀为辅的方式落实灭蚊防病的各项工作。 据统计,7月16日至19日,该区共翻盆倒罐700多处,清理快餐盒、椰子壳等280个,清理孳生地125处,杀蟑热雾剂熏杀处理下水道29600米,清理小型积水569处。 龙华区同时广泛宣传发动居民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向城西镇、金贸街道等五镇六街道分发了一批病媒生物防制灭蚊药品(蚊香、驱蚊液等)、灭蚊除病预防登革热彩色折页及海报等宣传品。 引导群众 养成卫生习惯 本报7月20日讯 为提高传染病防控处置和应对能力,7月20日,琼山区召开登革热等夏秋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会议。 会议强调,全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将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区里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镇街要开展全范围的以灭蚊为主要方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召开部署会,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相关职能部门要组成专门的督导组对各镇街落实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据了解,连日来,琼山区各镇街、各单位深入开展以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辖区群众防控意识,引导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活环境。 清洁家园 源头灭蚊防病 本报7月20日讯 连日来,美兰区爱卫办组织病媒应急队联合镇居干部走街串巷,开展“清洁家园,灭蚊防病”爱国卫生运动。 7月18日,美兰区应急队在大致坡镇新西一街至六街、中心街等街道及周边开展入户消杀、发放药物和宣传灭蚊防病知识、翻盆倒罐并对外环境早、晚两次进行消杀,从源头上控制病媒生物孳生。当天共清理积水952处,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份,杀虫气雾剂368瓶,检查和消杀面积79万平方米。 美兰区爱卫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爱国卫生工作,是除害防病的有力保证,将有助于保障广大群众身体健康。接下来,该区将持续开展清洁家园活动,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为群众提供健康卫生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