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菜菌果产销对接活动成为我省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
基地连市场 布局更精准
一头连着市场需求,一头连着产业布局。9月27日,省农委与黔南州政府在龙里县双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组织的“贵州省农业大招商(黔南州)暨产业扶贫菜菌果产销对接活动”,被视作近期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
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产销衔接为突破口,助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这是各地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关注的热点和思考的焦点。
菌菇盛宴亮了
秋意渐浓,贵州农产品走出大山的渴望更浓。
龙里县双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来自贵州各地的50多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亮出自己的山珍特产,将广东、四川等地的采购商们团团围住。
黔西、剑河、玉屏的食用菌企业径直走上讲台,介绍自家产品。
拥有“主场”之利的黔南,推介起来更是不遗余力:“黔南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58个菜菌果产品通过产地认定,罗甸是‘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县’、‘中国火龙果之乡’,三都是‘中国水晶葡萄之乡’……”
“贵州的菌子极好!”广东江南市场总经理助理鄢璞到访过贵州多地,对贵州食用菌赞不绝口。
江南市场是全国规模较大的果菜单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号称“长江以南80%的农产品集散地”。
鄢璞说,近年来,具有贵州地域特色的竹荪、黑皮鸡枞菌、羊肚菌等高端菌菇在江南市场十分走俏。江南市场为此专门设立了“贵州蔬菜专区”,并在威宁、长顺两县建起了蔬菜示范基地。“只是量不大,还未形成明显的市场优势。”
原生态,真山珍。这是外地客商对贵州菌菇的普遍评价。
食用菌是贵州重点发展的五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作为短平快的扶贫产业,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根据省产业扶贫蔬菜专班初步测算,截至8月底,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14.5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产量达到39.5万吨。
种得多,更要卖得出、卖得好。贵州食用菌产业怎样才能发展得更好?以蔬果出口为主营业务的贵州聚特集团营销总监张静说,标准化是重要门槛,“统一种植标准、保证稳定供货,贵州食用菌产业会找到更多的合作伙伴。”
看市场,是在观风向、早绸缪。一场菌菇盛宴,让贵州的农业企业和农口部门收获满满——
贵州黔芝菌宝农业公司总经理刘金感慨,必须提升质量、包装和品牌意识。
都匀市莲发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莫有莲说,不光是食用菌,500亩以上坝区还可以重点发展夏秋冷凉蔬菜、中药材等,客商自会络绎不绝。
“一坝一策”准了
500亩以上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今年贵州脱贫攻坚“夏秋攻势”的重要部署。
规模初步具备,基础逐渐夯实,品牌正在形成。在“扩面”基础上,如何实现提质增效、做优做精?活动中,各级政府、农口部门和几十家生产企业(合作社)讨论热烈。
产业结构如何调?
黔南州副州长文永生说:“黔南坡度6度以下、面积500亩以上的坝区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蔬菜、草本中药材、优质稻等高效经济作物,把种植大坝培育成农业现代化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
现代农业怎么干?
贵阳市蔬菜站站长陈德军直言:“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配套,注重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管。”
农业招商需要啥?
瓮安县合创果蔬合作社负责人贾朝华一把抢过话筒:“一坝一策!精准到坝区,精准到企业,精准到产业,精准到领域。”
省农委总经济师向青云表示,500亩以上坝区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是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靠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生产,靠科学技术引领特色产业发展,率先实现“100%行政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合作社技术团队覆盖”。
双龙市场活了
双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是目前全省规模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现代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平均日交易量在2000吨以上。
为“黔货出山”助力减压,双龙农副产品交易中心一直坚持对入驻“贵州蔬果扶贫销售专区”的商户和省外客商减免进场费和场地费等优惠措施。
种啥看市场,卖啥有基地。活动现场,双龙市场摆上一张张洽谈桌,让供应商和采购商交心托底、真挚对话——
广东江南市场就与贵州福泉市众创未来农业科技公司再次敲定了购销协议。
“福泉辣椒品质好,农户品牌意识强,‘乌蒙鲜椒’在江南市场名气很响。”今年,江南市场从福泉采购了1700吨青椒,培养了不少“回头客”。
据悉,本次产销对接活动,吸引了省内73家生产企业(合作社)和省内外34家采购商参加。共有55家企业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约5.3亿元。
不少客商表示,贵州山地拥有的优良生态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是建立农产品“第一生产车间”的首选地,期待通过对接会这个平台,与山区农产品基地擦出火花甚至牵手成功。
丰产是否能丰收,销售十分重要。省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双龙、地利等省内农产品交易平台为依托,我省正加快开辟外埠市场,目前已在广州、深圳、上海、重庆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开设了贵州专区,外销量逐年扩大。(记者 陈毓钊 赖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