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试运营 开启精子基因组筛查时代 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6日起揭牌试运营。 沈艳 摄 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试运营 接轨国际开启精子基因组筛查时代 中新网上海6月6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6日起试运营,将接轨国际,率先在中国开启供精者精子遗传分析的基因突变筛查时代,使中国供精者的精子质量评价标准从“外观健康”提升至“内在健康”的层面。 与此同时,该精子库还将开创性地引入捐精志愿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评估和筛选机制,降低心理和精神疾病通过遗传向子代传递的可能。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指出,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不仅关注精子的形态,而且会进一步从微观的基因层面和比较宏观的心理学层面关注精子健康,从而更好地保障男性生殖和人类的健康繁衍。 女性超过35岁后卵子质量快速下降,胎儿畸形率也随之增加。精子携带的基因突变数目也会随着男性年龄增长而快速增加,极大地威胁母婴安全、影响子代健康。据悉,中国目前对供精者精子的遗传分析仍停留在染色体检测,而国外已普及常见遗传病基因突变筛查。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负责人张锋教授表示,基因层面的筛查能够更高质量地把控住精子的“内在健康”,最大限度地防止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变异通过精子向后代传递。 张峰对记者介绍,基因是人类的主要遗传物质,而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他将“染色体”形象地比作“玉米”,把“基因”比作“玉米仁”。这位专家指出,人们也许大致地看玉米的数量、形状、外观都是完好的,但仔细观察则可能发现个别玉米上的玉米仁存在缺失、变形、破损等。这种“坏的玉米仁”,就是致病基因。致病基因一旦遗传给子代,就可能造成母亲流产、孩子出生缺陷等严重后果。 记者了解到,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将致力于基因层面的突破,在人类目前公认的两万多个基因位点中,大规模开展对捐精志愿者精子中致病基因位点的筛查。该精子库还将利用人类表型组分析策略,以期发现精子健康评估新指标和新的“内在健康表型”,将精子质量评价标准从“外观健康”提升到“内在健康”的层面。 据知,这一被称为“精子健康表型分析”的创新任务,对接上海市全球科创中心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基因层面的筛查能够更高质量地把控住精子的“内在健康”,最大限度防止重大疾病相关基因变异,通过精子向后代传递。 科学研究证实,一些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都存在着遗传风险。当下,中国国内精子库普遍配置重大精神疾病层面筛选。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还将开创性地引入针对捐精志愿者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评估和筛选,双重保障供精者的心理和精神健康。 精子库专职心理咨询师王霄接受采访时以抑郁症为例告诉记者,该疾病存在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的风险。抑郁症患者平时基本和常人无异,只有通过相关专业量表,以及心理咨询师与其当面互动交流,才能判断病情。 据悉,复旦大学人类精子库采用国际标准的问卷和量表,在心理健康评估基础上,对志愿者的性格、人格、社交能力、大脑思维能力等心理特性和行为进行评估,并给出量化值,精确筛查出供精志愿者是否在精神疾病、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降低心理和精神疾病通过遗传向子代传递的可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