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汉中7月12日讯(记者 魏金金)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这不仅直接带动了部分地区旅游扶贫事业发展,也从侧面印证了千年以来国人一脉相承的田园情节。但在熙熙攘攘的热潮下,我们同样也要有提防乡村旅游走偏的意识自觉,如此乡村旅游的发展红利才会惠及更广泛的地区以及更多的人群。近日,在“乡村复兴论坛·留坝峰会”上,历史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全国青联常委魏新就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深受农耕文化影响,自古中国人就对乡村有一种特别深厚的感情,鉴于中国地大广博,对于很多从小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关于乡村认识也各有不同。魏新感言,时下很多人对乡村的想象仍然是片面的,包括每年过年返乡之际出现的大量关于乡村题材、反映农村现状的文章。“现在我们的乡村是一个什么样的乡村,应该让大部分的中国人有深刻的了解”。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无论是那些规划好的乡村旅游路线,还是昔日荧屏热播反映乡村题材的电视剧,亦或是如今各种移动终端APP上即时分享的短视频,这些是否就是时下农村的真正模样?时代在进步,乡村在发展,我们关于乡村的想象也要不断随之改变。
魏新认为,如今人们纷纷从大城走进乡村,乡村旅游的魅力早已不再只是停留在吃上一桌美味地道的农家乐,或是呼吸几口新鲜空气,而是“向乡村重新学习生活”。而所谓的“下乡”学习,一是向乡村学习生活的节奏,“现在经常在朋友圈里刷屏的二十四节气,在城市是感受不到这个节气的,大家对它的感受也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到了乡村之后,会发现二十四节气在大自然中的表现是那么突出。为什么古人一代代要按照二十四节气去生活,因为这种律动是最符合人的生活节奏”。
二是向乡村去学习生活方式。“我在进入留坝县的时候特别感动,我看到山上的小房子冒出了袅袅炊烟,这个在城市里是很难看到的,炊烟升级就意味着黄昏就要来到。对城市来说,人们对一天的变化其实很难用眼睛去观察,在城市,我们可能会关心很多原本并不应该关心的东西。但到了乡村我觉得我们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本质与纯粹”。
田园智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三是向乡村去重新学习生活智慧。很多一辈子都在田间地头的农民,虽然读的书不多,但是他很有智慧,他说的话也非常有哲理;在留坝的张良庙里,有很多的摩崖石刻,很多人都题下了各种各样的字迹,包括最有名的“英雄神仙”,但我最喜欢的是里面的“知止”二字,这两个字也是张良之所以能够善终的原因。“知之而后定,定而后能静”,在乡村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知止”的古人智慧,在留坝我们能够感受乡村生活的智慧。我觉得这是我们向乡村重新学习生活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