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7日讯 (记者 齐慧)日前,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联合总承包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2台62万千瓦工程(以下简称“永新一期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
永新一期项目是中越两国领导人见证签署合作项目,是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和陆上基础设施合作五年规划的重点产能合作项目,也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开发合作的重点项目。它的投产,将缓解越南南部用电紧张局面,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永新一期项目位于越南平顺省,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和越煤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资,是中国企业在越南首个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投资的电力项目。
从前期的厂址规划,到机组技术选型,再到项目的总承包建设,中国能建旗下2家企业参与了项目建设全过程。
2006年,为响应国家“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号召,中国能建广东院应邀到越南开展能源规划和电厂选址工作。这是中国工程咨询企业首次参与越南的电力规划研究。从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成长起来的广东院,用自身的发展经验为越南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在对越南电力规划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广东院综合考虑了越南全国的电力负荷、建设条件和经济发展等情况,提出了在现永新厂址建设越南最大的电力煤炭港口基地。到由广东院设计、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广东台山电厂实地考察后,越南当地政府更坚定了建设清洁高效现代化火电厂的信心。
在专家团队和中国投资方的努力下,选址方案最终被越南工贸部和电力公司接受,越南国家电力规划也根据该方案作出了同步调整。这个四期总装机容量达62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450亿千瓦时的大型现代化电力中心,将极大程度缓解越南南部“电荒”,完善越南电源结构和电网布局,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按照规划,永新一期项目建设2台60万千瓦级燃煤机组,全部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约8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满足当地125万居民的用电需求。两台机组原计划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投入商运,如今1号机组实现提前5个月投入商业运营。
打造绿色、可靠、先进的示范性电厂
2015年7月18日,在中越两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永新一期项目正式开工。作为越南首个燃用当地无烟煤的超临界W型火焰锅炉发电厂,该项目对带动越南电力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永新一期项目最初规划的是两台60万千瓦级亚临界发电机组,但为了提高机组长期稳定运行的可靠性,并加强中越两国的产能合作,最后决定改用世界先进的超临界机组。由此,电厂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万吨。”中国能建广东院派驻永新一期项目总承包项目部经理匡俊介绍说。
在机组的设计过程中,中国能建广东院围绕“可靠、绿色、先进”的原则,对电厂开展了64项设计优化专题研究,实现了13个优良技术经济指标,标准煤耗、综合厂用电率、全厂热效率等大部分指标高于合同要求。
同时,该院还采用了高效给水泵和小汽机等23项节能减排设计技术,配备电除尘和脱硫脱硝等环保设备,严格控制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实现污染物排放和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
一直以来,中国建设者强调“安全重于泰山”,越南方面在工程施工时更是强调“安全至上”的高标准,这让中越两国施工建设人员找到了契合点。中国能建广东火电在工程现场设置了全景式安全体验馆,施工人员需要先到安全体验馆进行实操培训项目,合格后方可入场;进入施工区域前,还要对照镜子自检,安全帽、专业用鞋等全部合格后,通过安全检测区才允许进入工地,从而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中国能建广东火电高效运作,攻坚克难,工程建设中的每个重要节点均按时完成。试运期间,1号机组热控保护投入率、自动投入率、主要仪表投入率均达到100%,除尘器、脱硫、脱硝系统同步投运,烟气排放等各项环保指标优于超低排放标准。汽水品质合格,汽轮机轴振、瓦振及真空严密性、发电机漏氢等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优于设计值。机组主辅机设备运行平稳,实现了高标准、高水平、连续运行的目标,建设周期比越南当地其他同规模电厂的建设工期都短。
“中国能建是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中国第一家实施能源建设EPC的公司,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力、能源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引领者。”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说,“在永新项目上,我们采用国际通行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挥规划、设计、施工、采购、运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优势,为业主提供了优质工程,为越南人民建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品工程,助益中越两国实现合作共赢。”
铺就合作共赢之路
“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要义,作为永新一期项目总承包方,中国能建在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地采用中国标准,带动了中国融资、设计、施工、装备“走出去”金额在87亿元人民币以上。
秉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永新一期项目还力争形成利长远、惠民众的发展合作模式。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带来价值13亿人民币的采购、服务和工程分包业务,采用当地采购、服务和工程分包商约40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该项目还为越南当地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聘用了超过七成的当地员工,建设高峰期雇用超过2700名当地员工,并培养了一大批越南籍电力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
工程建设期间,项目建设方还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了帮扶困难群众、捐建校舍和文化室、修建公路等社会公益事业,助力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