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金 » 湖南 » 正文

【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8  浏览次数:190
核心提示:原标题:【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安徽铜陵淡水
原标题:【大江奔流——来自长江经济带的报道】“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安徽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见闻

上图 8月7日,安徽省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喂养人张八斤在给江豚喂食。

上图 8月7日,安徽省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被迁地保护的江豚。

本版照片均为黄婷婷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见习记者 黄婷婷

在安徽铜陵大通镇的江豚迁地保护区,张八斤撑着木船来到水中央,用竹竿拍打着水面,随后直立向远处眺望,如此二三回,他指向左手边小声对“大江奔流”采访团记者说,江豚来了。

上午10时,是江豚每天第二次进食时间。

虽然和海豚一样都有着微笑的嘴角,江豚却有着如弥勒佛般凸出的“额头”,吻部也极短,没有背鳍。它们是“优雅”的进食者,需要安静的氛围和三类以上水质的就餐环境。

张八斤,今年57岁,家住大通镇江边,给江豚喂食已有13年,每天4次,一天不落。

一条条鱼抛掷下去,江豚轻巧地跃出水面,张嘴吞下食物,一个翻身再次入水;有几条江豚比较活泼,凑到船边,张八斤便直接将鱼喂到江豚嘴中。

2001年,铜陵为当时活捕过来的4头江豚,在长江支流专辟了一块1600米长的半自然夹江水域,对江豚进行迁地保护。

随后,安徽响应国内动物保护专家的提议,“在注重江豚迁地保护的同时,大力加强江豚就地保护”,在长江铜陵段,设立江豚就地保护区。该保护区全长58公里,总面积31518公顷,主要保护对象是以白鱀豚、江豚等淡水豚为主的珍稀水生动物和沿江湿地鸟类。江豚就地保护区与江豚迁地保护区一道,命名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张八斤说,在他小时候,江豚随处可见,但到上世纪90年代江豚难见踪影,他见证了这个“儿时伙伴”数量的衰减。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江豚,全称为长江江豚,江边居民习惯称其为江豚或江猪。据统计,1991年长江江豚数量有2700多头,2006年锐减到1400头,并以每年13.73%的速度递减。

江湖阻隔、工业污染、过度捕捞等造成江豚栖息环境不断恶化,交通航运、水下施工、非法捕鱼等则造成淡水豚类直接死亡。

据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江豚种群数量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约为1012头左右。其中长江干流445头、鄱阳湖457头、洞庭湖110头。江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张西斌对此现状深感痛心,他说:“江豚是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标志性动物,它的兴衰昭示着整个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不能让江豚成为第二个白鱀豚。”

据了解,白鱀豚和江豚一样,都分布于长江流域,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被誉为“水中大熊猫”,这些年数量快速减少,2007年,《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张西斌介绍,为保护江豚,近年来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非法渔业行为和拦网、围网、网箱等养殖行为被逐步清退,全面禁渔;同时,安徽对江豚就地保护区内的船舶航行进行限速管制,清理就地保护区周边的砂场、码头、船厂等设施。

“长江的生态环境的确在变好。”张八斤接过张西斌的话头说,他过去在长江上跑货船运输时,江面上到处漂浮着垃圾,近几年明显感觉到长江变干净了。

“我们在江边长大的人,对江豚有感情。”几乎一辈子和江豚朝夕相处,张八斤通过皮肤、脾气等微小的差异,了解迁地保护区内的每一条江豚,“江豚食欲不振了,可能是肠胃出了毛病,要在喂的鱼里塞一点消炎药;到了夏天,要多喂一些水分高的鱼;喂食不能‘偏心’,要确保每头江豚都吃到同样分量的食物。”张八斤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悉心呵护着江豚。

“在你们眼里,每一条江豚看起来都是一样吧,我可每一条都认得呢!”他告诉记者,迁地保护区的江豚,已经从4头繁殖到了11头,最幼小的江豚宝宝今年5月才出生,刚满100天,还在粘着江豚妈妈吃奶。

张西斌介绍,目前,江豚就地保护区的江豚数量稳定在40至50头,但守护长江中的“微笑天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大金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大金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