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跨省就医患者比例从2015年的7.4%降至7.1% 中新网6月8日电 国家卫健委8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质量处副处长马旭东在会上对患者跨省就医情况进行了介绍。马旭东称,全国跨省就医患者比例从2015年7.4%,降到7.1%,这0.3%的降低,对于几亿患者来讲就是几十万名的跨省就医者。资料图:民众在医院使用网络终端查询就医信息。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摄 发布会上,有记者问:关注到2017年报告对于患者异地就医情况有一定的分析,请介绍一下患者异地就医的情况一些具体情况,比如患者异地就医的原因以及应对的方法? 马旭东称,很荣幸给大家分享一下在医疗大数据的挖掘里面找到了很有意思的点。首先,什么是跨省就医?我们现在对跨省就医的定位就是患者离开常驻地,到另外一个省份住院的行为。我们怎么判断跨省就医?每一位住院患者在病历了都有一个病案首页,里面都有基本信息,当我们发现这个人工作单位的地址、工作单位的变化、工作单位的邮编,现住址的变化和他自己的手机号这些所有的信息和这次他看病所在的医院省份没有任何关联的时候,我们就认为他这次就医是跨省就医。也就是说,一个户籍在山东人,但在北京长期工作生活,如果他在北京看病,就不算跨省就医。 马旭东说,我们对全国30几个省份的2700多万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有196万的患者属于我刚才谈到的跨省就医的行为。在这里有主要的跨省就医的去向,集中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四川这五个省份,占到58%左右。为什么要分析跨省就医?我们国内研究和国际上包括加拿大等国家的研究表明,跨省和跨州的就医对于医疗成本和非医疗成本双增加的一种格局,非医疗成本包括交通、住宿、陪护、护工等等,也是我们当前解决看病就医问题、降低老百姓看病就医负担一个很重要需要解决的点和问题。 马旭东指出,我们在这个报告里进行了几个层面的分析,第一个层面,对跨省就医和流入的情况分析,每一个省出去的患者去了哪些省,或者来这儿就医的病人都是哪个省来的,我们做了很精细的分析。第二个层面,这196万个患者到底出去看什么病去了?哪些病在本地解决不了,需要去外地解决。第三个层面,这196万患者里面有多少手术患者,出去做了什么手术。经过分析,在2016年的196万患者里面,我们主要的就诊科室还是外科、内科、妇产、儿科和肿瘤的患者。这些患者占到75%,与2015年比较,肿瘤科和妇产科增幅是最大的。这说明我们在跨省就医的病人里面对于肿瘤疾病和妇产科疾病的异地就医需求是逐年增加的。我们整体跨省就医患者比例从2015年7.4%,降到7.1%,大家不要小看这0.3%的降低,对于几亿患者来讲就是几十万名的跨省就医者,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关注这些病种和手术流动比较集中的专科领域加强它的建设。 马旭东表示,最后再简单说一下我们对跨省就医原因的分析,无外乎三个原因:一是区域的医疗技术能力和资源的不平衡导致的供给不充分,导致了患者的流动。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使交通更加便捷和患者生活更加富裕,存在这些需求增加的问题,当然我们还有一些便民、惠民的措施,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剧患者就医的趋势,比如医保的异地结算,跨省份的实时结算,自然还有增加了这方面的需求,因为便捷。三是有一部分患者对于就医需求的观念不够特别的理智,还有一些盲目的流动问题。比如非要来北京做一个非常小的手术,这种情况还存在。 马旭东称,下一步,我们一方面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对于中西部地区、对于资源相对缺乏地区的支持。另一方面,精准的指导各个省围绕自己省出去的专科建设发展,比如这个省出去的肿瘤患者多,下一步在建设的时候就围绕肿瘤建设。心血管病出去的多,下一步就要围绕心血管专科的建设,要精准循证管理。其次进一步做好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影像学的病理检验诊断,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跨省。最后希望各位媒体朋友关注健康知识和就医知识的宣传,尤其昨天《焦点访谈》也谈到一些县级医院,50%的县医院都能够开展颅脑、心脏这样的手术,很多疾病不需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别的陌生省份就医,当然我们需要宣传、需要知识和健康的教育,来让我们患者更加有序的流动,避免一些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