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地球环境所在陆相I初始值研究中取得进展 129I较长的半衰期展露了其2-80 Ma范围的测年潜力,确定129I/127I初始比值是建立其年代学方法的关键。虽然目前国际上已确立了海洋系统的初始值,且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鲜有对陆相沉积的系统研究,已有的个别报道也是各不相同,暗示了陆地系统的复杂性。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团队对黄土高原西峰和洛川两个经典剖面对碘同位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约70 m的碘同位素深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两个剖面深层天然129I/127I比值基本一致(2.0±1.0×10-11),但比海洋沉积物初始值高一个数量级。这样巨大的差异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通过测量样品铀含量并计算裂变生成的129I,且估算土壤中碘的迁移极限,排除了裂变成因129I的额外贡献以及表层高水平人工129I对深层黄土的影响。基于地表碘库海洋系统中高碘含量及低碘同位素比值的特征,研究者推测海陆间有限的碘交换是所观测到的显著差异的可能影响因素。该文还结合宇宙成因129I产率以及陆地稳定碘含量等参数,对陆地表面无交换模式下的129I/127I水平进行了估算 (1.0×10-10),进一步证明了海陆交换对内陆环境天然碘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显著。该项研究成果目前已发表在国际地学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 (Fan et al., GCA)。 该项研究成果是陆相沉积129I年代学研究的一个初步探索。鉴于陆地环境情况之繁杂,需要开展大量的工作来获得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认识。然而,该研究为从复杂的条件中搜寻碘同位素变化的规律性指明了突破口,为深入开展研究并建立数量变化关系以期最终约束陆相初始值提供了重要思路。 文章链接 观测到的西峰和洛川剖面碘同位素深度分布,黑色虚线代表研究剖面中的天然129I/127I水平,红色虚线是海洋系统初始值。